close

先說說位元深度這個名詞
JPG 格式裡
包含的位元深度是 8bits
簡單來說的意思是
每個畫素所能記錄的階調數量
是二的八次方
等於 256 層階調
其實
這也就是色階圖的意思:以層階調的明暗順序當 X 軸來表示某階包含畫素數的圖形

JPG 只能記錄 8bits
也就是 256 層階調
而一般相機的感光元件
其實可以記錄 12bits (4096 ) 以上
像是 Canon 450D 則已經進化到 14bits (16384 )

也就是說
RAW 可以記錄的資訊數量
最少是 JPG 16 倍以上

這個 16 倍要怎麼發揮功能?
 
Bridge 瀏覽選擇 RAW 檔後
以右鍵按下以相機原始資料開啟...
來呼叫 Adobe Camera RAW 4.3 這個 RAW 檔編修程式
畫面最底下正中央有一排藍色連結
叫做工作流程選項
在裡面選擇十六位元/色版的色彩深度之後
Camera RAW 就開始是以 16bits 來工作了

這個意思是
Camera RAW 預設以 16bits (65536 ) 來展開內容為 12bits (4096 ) 或 14bits (16384 ) 的檔案
也就是說
我們完全可以用到我們所拍下來的每一個階調
而盡量用到我們所拍到的每一個階調的重點在於
只要經過 PhotoShop 處理
色彩與階調資訊都會被損耗
而損耗帶來的
就是雜訊損失細節或是色調分離之類的災難
 
開啟 RAW 檔後的處理
重要常用的大概是曝光度」、亮度」、黑色這三個滑桿
而認識它們實際上工作的意義是件重要的事

曝光度的增加與黑色的增加
事實上
就是色階圖兩端的裁切
也就是在拍的圖不夠亮或不夠暗時
用來將最高與最低的空的階調裁掉後
讓局限於一邊的其他色階
能平均而全面的分佈每一個階調

黑色沒辦法減少
曝光度的適度減少
則是用來挽救略有過曝的照片用的!

大多數相機的動態範圍
其實比我們所知道的要更大一點點
意思就是
如果過曝不是太嚴重
只要在某一個色版中還保留有一點資訊
PhotoShop 就能用它高超強大的演算法
把其他色版的資訊救回來!
但是範圍大概只是一到兩格左右

而這裡牽涉一個關於數位相機常被誤會的觀念:以較暗的曝光來避免損失亮部細節
其實除了上面說的相機實際上記錄了比我們所知更多的資訊這點之外
感光元件線性記錄光線資訊的這點是需要了解的

感光元件記錄光線時
其實是以前面一半的位元空間來記錄最亮一級的光線
然後再用剩下那半的一半記錄次一級亮度的光線
以此類推
這個工作原理的意思是
亮部所包含的資訊量遠大過暗部

上面這兩個實際運作原理帶來的意義是
數位相機在曝光時
應該要盡可能的亮
快要過曝甚至略略過曝的曝光
來盡可能取得所有的亮部資訊
然後再以後製調整
來表現暗部細節

至於亮度滑桿的操作
會對階調產生壓縮或拉開
意思是
如果增加亮度
以中間調為準
它會讓亮部的 128 階階調往右壓縮
拉開暗部的另外 128 階階調分佈在空出來的地方
反之亦然
上面說的這些對階調的破壞
我們不用太擔心
因為目前為止
我們都是用 16bits 的格式來處理 14bits 的資料
上面這些動作處理完
選擇了儲存影像之後
Camera RAW 就會把被處理過的 14bits 壓縮轉成 8bits JPG !

如果
非得在 JPG 上進行處理呢?
與其用色階過度的裁切
用不會更動最亮與最暗階的曲線工具還是比較好的!
對比明暗之類的
曲線工具還是比較強大適合的
而色階的裁切最好是小心的用在把沒有用到的最亮或最暗階的裁除
如果過度的裁切...
這麼說好了
JPG 原來就只有 256
裁掉 1/5 就只剩 200
先不講 PhotoShop 的其他破壞影響
光是這每四階空一階
應該就會有嚴重色調分離的狀況了 

如果要知道在 PhotoShop 移動 "色階" 亮部或暗部滑桿時

到底裁掉了什麼

先按下 "Alt"

再用滑鼠按下滑桿:

按下亮部滑桿時畫面會全黑 (按暗部則全白)

開始移動滑桿後

會慢慢秀出來的白點 (或黑點)

就是即將裁成純白 (或純黑) 的畫素

 

而如果要在增加 Camera RAW "曝光度" "黑色"

知道將損失什麼階調

只要按下在畫面右上角 "色階分佈圖" 裡的左右上方兩個小三角形

然後開始調動曝光度 (或黑色)

影像中顯示的明亮色點

就是即將被裁掉的顏色

 

另外

若是能配合 "圖層" 來用

就是在原有影像上以 "Ctrl + J" 來增加一層影像

修改調整了這個複製的圖層影像後

再把它 "平面化"

也可以減少對原有影像階調的破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mera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